香港一季度GDP增长2.7%,私人消费仍然承压
界面新闻记者 | 张熹珑
5月17日,香港政府统计处发布《按开支组成部分划分的本地生产总值》报告,报告显示,2024年一季度,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实质上升2.7%。按主要开支组成部分分析,私人消费开支与上年同期比较实质上升1.0%,政府消费开支录得3.0%的跌幅。
港府发言人表示,香港经济在第一季温和增长。受惠于访港旅客人次进一步上升,整体服务输出继续显著增长。然而,偏紧的金融状况维持更久,对经济信心和活动可能会有所打击。
眼下,香港私人消费处于承压。私人消费开支包括本地居民在香港本土和境外的消费开支,不包括非本地居民在香港的开支,也就是说反映了香港居民整体的购买力。
报告显示,以当时市价计算,1-3月,本地市场内的食品和消费品开支分别按年下滑了5.1%和2%,而本地居民在境外的开支则增加了54.1%。
渣打银行(香港)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向界面新闻分析指,香港跟内需相关的行业近来表现都比较疲弱,香港居民在本土的消费能力和疫情前形成了较大落差。从周期性角度来讲,这种现象并不意外——2023年零售业、餐饮业受惠于通关,在年中达到高位,随后也进入了下滑的周期。
界面新闻统计发现,自2023年一季度以来,香港私人消费开支增速不断下滑,至今年3月底的季度增速分别为13%、8.4%、6.7%、3.5%、1%(以2022年环比物量计算)。
跟2023年同期相比,扣除其间价格变动后,香港一季度食肆总收益的临时估计下跌0.7%,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临时估计下跌3.1%。按食肆类别分析,从总收益数量来看,中式餐馆、非中式餐馆和酒吧分别下降了1.8%、1.5%和19.7%。
以3月为例,主要商品都有明显跌幅:珠宝首饰、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下跌17.7%,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下跌15.5%,服装下跌17.5%,食品、酒类饮品及烟草下跌11.3%。
在5月10日举办的新锐品牌与香港商业地产创新合作高峰论坛上,K11集团代表指出,香港消费模式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,对于香港居民而言,性价比“变得好紧要”,“由于港币和美元挂钩,所以港人出去消费很方便,也会觉得性价比很高,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在周末北上,内地的性价比和服务质量都比较理想。”
不过,该代表亦提出,香港消费市场仍有不可取代的优势,香港消费市场的特点在于人口密度大,写字楼和住宅都很集中,因此不管是餐饮店还是零售店,坪效都比内地高,一家外卖店和一家2000-3000平方尺的店铺营收是差不多的。高利润的驱动下,他也观察到近年有不少内地品牌南下进军香港市场,包括喜茶、海底捞、太二酸菜鱼等。
“相比之下,跟外在因素关联性比较高的行业复苏比较明显,这主要受益于外围经济好转。” 刘健恒表示,另一个因素在于基数低,进出口经过了去年全年的负增长,现在进入周期性反弹阶段。
港府统计处数字显示,一季度出口货值按年上升11.9%,部分主要货品有较大升幅,包括电动机械、仪器和用具及零件(增加13.7%),通讯、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(增加16.9%),办公室机器和自动数据处理仪器(增加15.1%)。
跟2023年一季度相比,香港的商品整体出口货量及进口货量分别上升7.1%及3.3%,商品整体出口价格及进口价格分别上升4.5%及4.6%。输往所有主要目的地的整体出口价格均上升:中国内地上升5.6%,美国5.8%,印度3.8%,越南4.8%。
2023年,香港GDP实现3.2%的正增长。考虑本地货物出口、服务输出、私人消费等因素,香港将全年GDP增长目标定为2.5%至3.5%。
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近期发布网志表示,外围环境仍然复杂多变,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。加上近月美国通胀放缓的进程停滞,市场对美国今年减息的预期较年初时明显降温。息口较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,对环球经济复苏、香港出口、本地投资意欲和资产市场表现都会带来影响。
刘健恒告诉记者,总体而言,香港维持着温和复苏的大趋势,外围经济以及和出口有关的表现有所改善,能够抵消内需疲弱的情况,“我们预计全年GDP增长2.6%,跟港府目标相比偏保守,符合经济温和增长的情况。”
股市回暖,抄底炒股先开户!智能定投、条件单、个股雷达……送给你>> 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:张倩